纸浆纤维总是呈黄色至灰白色,这是由于纸浆纤维中所含木素吸收波长0.4~0.5 um的紫色和蓝色光所致。纸浆中木素含量越多,色泽也越深。磨木浆中含有较多的木素,呈浅黄色,可加入荧光增白剂来提高白度。今天练达化工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和影响增白效果的因素。
荧光增白剂又叫光学增白剂。荧光增白剂被纤维吸附而固着在纸上,在光照下,增白剂既能反射可见光,又能吸收日光中不可见光中的紫外光,并将其转换成可见光,从纸面上发射出不同强度和颜色的荧光,当紫外光停止照射时,这种呈紫色或兰色的荧光随之很快停止发射。
原浆白度的影响:原浆的木素含量越高,增白效率越低。未加增白剂前的原浆白度愈高,则增白效果愈显著。原浆白度在75 %以上时,增白效果好。对白度低于60 %的浆料,增白剂不起增白作用。白度在65 %以下的浆料,一般不宜使用增白剂。
增白剂用量的影响:随着增白剂用量的增加,纸浆的白度值逐渐增加,而增白幅度逐渐下降,在超量使用荧光增白剂时,会产生浓度消光现象,使纸张发光度下降,色泽变黄,同时会增加纸张的生产成本。增白剂用量一般在0. 1 %~0. 3 %(对绝干浆量) 之间,用量超过1. 2 % ,白度不会显著增加。
浆中金属离子的影响:浆水悬浮液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对荧光增白剂的作用均有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增白剂往往对纤维有较高的亲和力,但其水溶性则较低;开发与荧光增白剂配合使用的显白剂。对纸张进行增白的主要途径是添加荧光增白剂,但纸张的视觉白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纸张亮度,纸张的色相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同样亮度下,紫白或蓝白色相的纸要比黄色的色相视觉白度高许多,所以紫白和蓝白就成为纸张调色的主要方向。显白剂是由经过超细研磨具有蓝紫色相的无机颜料、活性染料、分散剂、乳化剂等复配而成,它能显著提高纸张的视觉白度。按要求正确使用显白剂可使纸张呈现紫蓝色相,并可克服由于增白剂过量使用而出现的泛黄问题,提高增白剂的增白效果。
温度的影响:提高温度可以提高荧光增白剂的扩散速率,加速荧光增白剂的上染率,调节工作液温度时升温不能过快,要保证染液的温度均匀一致。提高温度可以使荧光增白剂的聚集体发生解聚,从而有利于荧光增白剂分子向纤维内部扩散,同时,还可以避免荧光增白剂在纤维表面上凝聚而产生的一种“泛黄”现象而造成增白效应的降低。荧光增白剂VBL用于棉织物增白时,浸染增白温度控制在2050度;,轧染增白温度控制在4045度,皂浴增白温度控制在8090度时比较适宜。
染浴pH的影响:染浴pH也是影响增白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pH的染浴将直接影响荧光增白剂的稳定性、溶解性及与纤维的亲和力。同一荧光增白剂在不同的织物上以及在相同织物上采取不同的增白工艺,其增白效果的pH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使用荧光增白剂以前,要经过小样试验来确定其适宜的pH范围。